評論|在數(shù)字洪流中守護生活本真
時間:2025-08-29 10:13:51 來源:i內(nèi)江數(shù)字化時代,假如讓我們24小時不碰手機,生活會變成什么樣?近日,內(nèi)江融媒做了場“脫離電子產(chǎn)品的真實生活實驗”,用鏡頭全程記錄小編脫離手機的24小時。從迷茫到適應(yīng),從無聊到充實,鏡頭里小編的真實狀態(tài),讓我們思考,數(shù)字洪流中,我們在享受手機帶來便利的同時,該如何避免被手機“霸占”太多時間,努力守護好生活的本真。
在筆者看來,這場全鏡頭記錄的生活實驗,恰似一面棱鏡,折射出數(shù)字時代的生存困境與突圍可能。當今時代,手機不再僅僅只是通信工具,更承載了娛樂、攝影、計時、支付、信息采集與處理等功能,因而廣泛參與我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。然而,我們在享受科技紅利的同時,也在不知不覺中淪為手機的“囚徒”,任由寶貴的時間和注意力被碎片化信息切割,讓面對面的交流被點贊和評論替代,甚至幾分鐘不摸手機就渾身不自在。
心理學(xué)研究早已證實,過度使用手機會導(dǎo)致睡眠障礙、抑郁癥狀增加和壓力水平上升。鏡頭里的小編,離開手機后,出行、購物、娛樂處處受限,看上去略有不便,卻也感受到了使用現(xiàn)金的真實觸感、面對面問路的溫度、親近自然山水的愜意。實驗過程中,小編出現(xiàn)的不適與無奈,也反襯出我們對手機的過度依賴——當習(xí)慣了電子支付的我們必須使用現(xiàn)金,當習(xí)慣了手機導(dǎo)航的我們只能找人問路,當習(xí)慣了刷手機視頻的我們需要用肉眼近距離欣賞自然山水,這些“不便”反而讓生活有了應(yīng)有的質(zhì)感與溫度。
當然,盡情享用手機帶來的便捷與真實生活并非對立選項。如今,功能強大的智能手機早已成為人們社會生活的剛需,真正的解決之道不在于徹底脫離,而在于建立健康的使用邊界。在筆者看來,可以借鑒這次實踐經(jīng)驗,嘗試在行走、運動、吃飯、閱讀、觀影、陪伴孩子等過程中開啟“無手機”時間,在特定的時間里享受一段沒有手機干擾的慢時光。在非必要使用手機時,盡量減少對手機的過度依賴,把時間從彈窗、推送里搶回來,讓生活多點真實觸感,盡力守護好那份不被算法定義的生活本真。
記者: | 張小麗 |
編輯: | 唐中明 |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