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(nèi)江老攤位:煙火氣里的熱愛與堅守
時間:2025-08-04 19:50:00 來源:i內(nèi)江行走在我市的街頭巷尾,在喧鬧與靜謐交織的角落,邂逅了一個個承載著城市記憶的老攤位。從藏于深巷的手工小鋪到立于鬧市的便民小攤,這些老攤位不僅販賣著地道風味與特色物件,更藏著攤主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堅守。
現(xiàn)場同期聲:
還是這樣!好,老樣子。
在市中區(qū)河壩街假日酒店對面的三岔口,有一家開了二十多年的小攤面。其面攤沒有正式店名,被街坊鄰里親切地稱為河壩街老攤面。每當破曉時分,劉正勇、邱先容夫妻倆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。揉面、備料、熬湯,每天,他們都要準備好五十斤面條的食材。
市民 舒向:
這里人多,味道好,每天上午很多人,老板只開半天,我每天早上都來這里吃,360天幾乎每天來。
在市中區(qū)梅家山體育館出入口的灰水粑攤前,竹制的簸箕里整齊碼著剛蒸好的灰水粑,米白色的團子裹著一層薄粉,散發(fā)著淡淡的草木香。攤主劉平每天早上七點準時開張,老顧客們都知道,她家的灰水粑必須趁早來買,每天現(xiàn)做的一百份,很快就會賣完。
在市中區(qū)中央路巷子里的一個小攤位前,趙旭和李雨婷正在售賣糕點,這份事業(yè)是他們從父母手中接過的,延續(xù)至今已經(jīng)有26年。每天下午三點,夫妻倆準時出攤,掀開蓋著糕點的透明食品布,純手工制作的沙琪瑪、蒸蛋糕、油糕、龍眼酥、雞冠粑惹人垂涎。
攤主 李雨婷:
主要是一種傳承,更多的是一種情懷,想把這種情懷傳承下去。我們也不想讓這種東西(糕點手藝)失傳。
這些散布在內(nèi)江街頭的老攤位,或許沒有精致的裝修,卻有著最動人的煙火氣。攤主們?nèi)諒鸵蝗帐刂鴶偽?,重復著熟悉的工序,不為追逐潮流,只為守住那份對手藝的熱愛、對街坊的情誼。正是這份熱愛,讓這些老攤位成為甜城街頭一道溫暖的風景線,也讓城市的記憶有了具體的味道和模樣。
記者: | 何佳倩 |
編輯: | 唐貞 |
責編: | 王雨 |
掃描二維碼,下載大內(nèi)江APP
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