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手牽小手 “讀報30分”志愿服務溫暖社區(qū)獨居老人
時間:2025-08-14 19:50:00 來源:i內江在老齡化社會背景下,如何讓獨居老人感受到社區(qū)的關懷?又如何讓青少年在實踐中培養(yǎng)愛心與責任感?日前,在市中區(qū)桂湖街社區(qū),一場特別的“讀報30分”志愿服務活動給出了溫暖的答案。大學生志愿者牽著小學生的手,帶著一份份報紙,走進了獨居老人的家門,用聲音傳遞關愛,架起了一座代際溝通的心橋。
現場聲:
大家要放慢語速,注意觀察老人的反應,多傾聽老人們的需求。
清晨,桂湖街社區(qū)兒童服務站。穿著統(tǒng)一“桂湖街社區(qū)螢火蟲志愿服務隊”紅色馬甲的大學生和小學生們正在社工指導下簽到、領取報紙和工具包。
上午8點半,活動準時開始。13名來自內江三小4-6年級的小學生志愿者,在13名內江師范學院大學生志愿者的“一對一”帶領下,整裝待發(fā)。他們今天的任務是:為社區(qū)里25位70歲以上的獨居或空巢老人,上門讀報30分鐘,并陪伴聊天。
小學生 黃小桐:
奶奶好!
姜萼英:
你好!
小學生 黃小桐:
7月3日上午,在“鎮(zhèn)”了不起系列主題新聞發(fā)布會向義鎮(zhèn)專場上。
進入老人家中。小學生坐在老人身邊,展開報紙,用稚嫩但清晰的聲音朗讀。大學生在一旁輕聲輔助、提示生僻字。老人專注地聽著,臉上露出笑容,時而點頭,時而插話。
一份普通的報紙,此刻成了傳遞關懷和信息的溫暖媒介。孩子們挑選貼近老人生活的民生、趣聞等內容朗讀,老人們則用熟悉的方言回應,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受。大學生志愿者不僅是孩子們的“安全員”,更是溝通的橋梁和引導者。
大學生 余文靜:
剛開始小朋友有點緊張,但看到爺爺奶奶聽得那么認真,還夸他讀得好,他就越來越自信了。我們提前還學了點本地話,老人一聽就感到特別親切,話匣子也就打開了。感覺我們不只是在讀報,更多是在陪伴。
小學生 黃小桐:
今天我給奶奶講了許多故事,她也分享了她的故事,她很開心,我也很開心。
小學生 張悅露:
這次活動很有意義,我下次還會參加。
靈犀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實習社工 陳慶姍:
我們設計“讀報30分”志愿服務活動,不僅是傳遞新聞資訊,更是在傾聽獨居老人的故事,用陪伴拉近心與心的距離。讀報活動讓我們更貼近老人需求,也讓社區(qū)關愛真正落到實處。未來我們也會探尋更多適老化服務,讓溫暖常伴左右。
一份報紙,連接三代人;三十分鐘,傳遞無限溫情。“讀報30分”這束由專業(yè)社工引領、志愿者傳遞的“螢火”,正努力照亮獨居老人的心房,也在孩子們心中播下愛與責任的種子。
今年6月底,市中區(qū)委社會工作部率先在省級首批黨建引領“專業(yè)社工+志愿服務”融合試點社區(qū)——桂湖街社區(qū)開展了2次“讀報30分”志愿服務項目探索試驗型活動,經過前期磨合優(yōu)化,7月初該“小而美”志愿服務項目正式全面啟動。截至目前,志愿者已走進25戶獨居、高齡老人家中,通過讀報陪伴的方式為老人們送去溫情陪伴。
接下來,市中區(qū)委社會工作部將提煉總結可借鑒、可推廣的“專業(yè)社工+志愿服務”試點經驗做法,進一步培育發(fā)展社區(qū)志愿服務隊伍、完善服務流程與機制,為在全區(qū)范圍內組織實施一批“小而美”社區(qū)志愿服務項目做好充分準備,讓這份溫暖關懷覆蓋更多全齡友好型社會建設中需要幫助的群體。
記者: | 謝金成 姜曉鳳 |
編輯: | 胡蓉 |
責編: | 彭川 |
